李红印:川芎嗪对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模型兔血管新生因子的影响及促成骨作用的研究

李红印
2025-06-07

973df033-ee0b-4282-90ae-303d4c1c404b.jpg

摘要

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SANFH)是长期或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导致的严重并发症,其发病机制与微循环障碍、血管新生抑制及骨修复能力下降密切相关。本研究通过建立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模型兔,探讨川芎嗪(Ligustrazine)对血管新生因子及成骨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川芎嗪能显著上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促进局部微血管再生,同时增强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和Runx2的活性,改善骨修复能力。本研究为川芎嗪在SANFH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关键词:川芎嗪;激素性股骨头坏死;血管新生;成骨作用;VEGF  

---

引言

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SANFH)是骨科常见难治性疾病,其病理特征包括骨内微循环障碍、骨细胞凋亡及修复能力降低。目前,临床治疗以手术干预为主,但药物治疗仍缺乏明确有效的方案。川芎嗪是从中药川芎中提取的生物碱,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近年来在缺血性疾病治疗中显示出良好的潜力。本研究旨在探讨川芎嗪对SANFH模型兔血管新生及成骨分化的调控作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动物与模型建立  

选取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40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NC)、模型组(SANFH)、川芎嗪低剂量组(LT,20 mg/kg)、川芎嗪高剂量组(HT,40 mg/kg)。采用甲基强的松龙(MPS)肌肉注射法建立SANFH模型,连续给药4周。  

2. 药物干预  

川芎嗪组于造模后第5周开始灌胃给药,每日1次,持续8周;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  

3. 检测指标  

- 影像学评估:X线及Micro-CT观察股骨头结构变化。  

- 组织学分析:HE染色观察骨小梁结构,免疫组化检测VEGF、bFGF表达。  

- 分子生物学检测:qRT-PCR及Western blot分析BMP-2、Runx2 mRNA及蛋白水平。  

- 微血管密度(MVD)测定:CD34免疫荧光标记评估血管新生情况。  

---

结果  

1. 川芎嗪改善股骨头结构破坏  

Micro-CT显示,模型组骨小梁稀疏、断裂,而川芎嗪组骨密度显著提高(P<0.05),高剂量组效果更优。  

2. 川芎嗪促进血管新生  

免疫组化显示,川芎嗪组VEGF、bFGF表达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MVD值增加约2倍,提示微循环改善。  

3. 川芎嗪增强成骨分化能力  

qRT-PCR显示,川芎嗪组BMP-2、Runx2 mRNA水平显著上调(P<0.05),Western blot结果进一步验证蛋白表达增加。  

---

讨论  

本研究证实,川芎嗪通过以下机制发挥治疗作用:  

1. 促进血管新生:上调VEGF、bFGF,改善缺血缺氧状态。  

2. 调控成骨分化:激活BMP-2/Runx2通路,加速骨修复。  

3. 协同作用:血管再生与骨形成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  

与现有研究相比,川芎嗪的独特优势在于其多靶点作用,既能改善血供,又能直接促进骨再生,较单一抗凝或扩血管药物更具潜力。  

---

7069f372-8a7f-4b1d-973c-54d0a0c2feac.jpg

结论  

川芎嗪可通过促进血管新生和增强成骨作用,有效缓解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病理进程,其机制与VEGF/BMP-2信号通路激活密切相关。本研究为中药活性成分治疗SANFH提供了新思路,未来需进一步开展临床转化研究。  

---

作者简介:李红印,衡水仁安中医骨科医院院长,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治疗骨坏死。

4e7a6e63fff677c961d98299c50b9e8.jpg


分享